同学会成员交流区
JICA中国事务所
会员 Blog
 
中国风情 >> 西湖网:留下街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文”“风情小镇”…
西湖网:留下街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文”“风情小镇”…

    3月25日,在杭州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留下街道获得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情小镇”创建奖,力争通过2至3年的精致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风情小镇.。

    留下是千年古镇,从北宋建镇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目的,通过对留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等项目的综合实施,依托传统文化底蕴,以留下古民居、留下老街保护和人文景观的挖掘传承为载体,结合河道整治、休闲旅游开发,因地制宜打造城市内涵丰富,生态功能健全,江南风情明显,体现杭州新农村建设特色的“风情小镇”,使之成为农民居民创业就业的基地,国内外游客休闲旅游的胜地,展示新农村建设成就的窗口。

    坚持规划先导。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具体要求,编制好“风情小镇”建设规划,处理好延续古镇文脉、保护兼顾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四种关系,委托西溪文化研究会进行广泛调研,通过反复论证,于2005年,《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将留下历史街区列入保护历史地段予以保护。工程开始后,立足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全面收集勘察街区范围内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建筑。依据建筑年代、质量、高度、结构和风貌等,进行分类评价。委托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院编制《留下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方案》,确定了“一水穿镇、两岸临屋、三桥横卧”的街区格局。

    坚持注重特色。注重挖掘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把风情和文化融入“山、水、村”中,体现小镇个性魅力。千年留下,留下千年,着力在留下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中打造成杭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精品。通过二年多的努力,共修缮改造房屋14000平方米,涉及住户单位142户,同步实施截污纳管、道路整治、管线上改下以及绿化景观工程,完成沿河两岸立面整治、河道整治,道路铺设青石路面。挖掘和恢复了三桥柳陌、船娘唱曲、临水品茗、留下社戏、大兴尝鱼、得月乡饮、非遗荟萃、隔河望梅、茶市闹春、申明公断等景点。如今,穿行在修缮后的留下历史街区,漫步在古桥流水间,探寻历史建筑和民俗民风中,可以体味千年古镇的厚重文化。

    坚持以民为本。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宣传,强化其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留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坚持以民为本,实践和谐搬迁。编制政策听民声,把住户的意愿建议作为制定搬迁政策的重要参考。制订了“过渡给钱、装修补偿、改造免费、全部回迁”的搬迁政策,确保住户顺利搬迁和住房质量改善两不误。凡政策规定给予拆迁户的利益,不以近疏、不分先后、不论大小,一律不折不扣、公平合理落实到位。做好142户原居民的回迁安置工作,充分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品质。

    坚持延续文脉。对历史建筑,根据现有房屋结构分为三种模式加以整治修缮。分别进行修缮、改建和新建。同时挖掘历史碎片,成立留下历史文化遗存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加强对历史文化碎片的挖掘和整理,梳理留下历史街区曾有的茶行、南货店、粮店、菜馆、绸布店、中药铺、酱园、铁匠店等,最大可能还原街巷历史风貌。以留下文化碎片、民俗风物、名人诗文等资料,建西溪民俗馆和留下历史文化陈列馆,反映真人、诉说奇事、展现实物。

    坚持项目带动。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背街小相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工程有机结合,带动“风情小镇”创建工作。在整治修缮过程中,对旧房外立面进行修复加固,保留雕花木柱、花格窗、木楼梯等建筑元素;实施了上改下,改造好厨房、卫生间,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满足居民现代生活基本要求。全面恢复和利用街区老字号、老店面,充分提升商铺林立的传统商业形态。拓展景观效应。立足打造城西旅游的产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旅游内涵。打造传统民居院落和街巷空间特色浓郁的步行街区,全面提升留下河景观,把这里的山水资源优势做到极致,成为杭州城西最美的风情小镇。
 

来源:西湖网    作者:金永炎    编辑:何鲁飞 

Copyright 2006-2012 JICA

Copyright 2006-2012 JICA System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