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CA中国事务所助力长期进修生李小年研究员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成功组织并实施
海洋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1年11月23日下午,“海洋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国家高端智库-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承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伊朗、意大利、巴基斯坦等50余位学者代表与会。

在JICA中国事务所的支持协调下,JICA总部社会基础部运输交通二课中川淳史课长也以线上参与的方式,做了题为“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在促进区域港口合作的实践”的演讲。他向各国的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JICA作为负责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的实施机构,以技术合作、无偿资金援助、有偿资金合作(日元贷款)有机结合开展双边援助的情况以及JICA在港口领域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经验。港口发展合作的支柱是“增强全球及区域竞争力”和“安全、可持续的港口发展”,JICA通过ODA提供从上游到下游的全方位合作,包括发展研究的政策制定、贷款和赠款的实际基础设施开发以及技术合作的维护和运营。在演讲中,中川课长还分析了几个具体案例,比如在莫桑比克的纳卡拉港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这两个案例中,JICA提供了发展研究和总体规划制定的全面支持,包括财政援助和技术合作。财政援助包括改善停机坪和堆场路面,以及提供龙门起重机;技术合作包括提高港口集装箱装卸能力。最后,他提到JICA将继续在港口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以实现人员和货物的顺畅和安全流动,助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2002年通过中日政府间合作渠道参加JICA长期进修生项目赴日留学,在日本九州大学法学研究院获得国际经济商业法博士学位的李小年研究员现在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这次国际研讨会由她带领团队牵头组织并承担了实施工作。在研讨会上,李小年研究员作为中方专家做了“亚太区域邮轮旅游合作-机遇和挑战”的演讲并承担会议第二议题的主持工作。她在演讲中提到,大洋上的邮轮是和平的使者、中西文明互鉴和交流载体,是海上漂浮的城市。海洋邮轮旅游作为蓝色经济的新增长点近半个世纪在全球发展迅猛,近十年来亚洲成为新兴邮轮经济体。邮轮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的特征要求海上丝路邮轮旅游经济圈内各国协同发展。在COVID-19爆发前的2019年亚洲地区共建造了23个邮轮港口,开辟了306个邮轮旅游目的地,共计7154个航次。从2006年到2019年,中国邮轮产业呈两位数的高速发展,格外引人注目。遭遇疫情重创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通过规模增长型和质量增长型两种发展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到2035年,如果采取质量增长型模式,中国的邮轮产业与美国和欧洲相比,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亚洲邮轮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面临新冠疫情、福岛核泄漏事故、韩国萨德事件、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等方面有很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而且亚洲各邮轮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接靠大型海洋邮轮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区域间邮轮旅游合作机制欠缺、邮轮旅游和管理人才匮乏、区域邮轮法律规则和产业政策缺乏协调。展望未来,后疫情时代要实现邮轮产业国际国内双循环。亚州邮轮智库之间应加强联盟,共同促进区域邮轮经济发展。


此次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如上所述,通过此次研讨会,各国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 “海洋经济区域合作机制”和“拓展海洋经济合作新领域和区域协同发展” 两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充分展示了各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合作以及对未来的期望。